关于印发司跃宁同志在“学校2017年辅导员职业能力”培训班上的报告的通知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4-14 浏览量:

校内各学院:

现将司跃宁同志在“学校2017年辅导员职业能力”培训班上的报告印发你们,请认真学习,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附:《司跃宁同志在“学校2017年辅导员职业能力培训班上的报告》

中共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委员会

2017320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办公室 2017320日印发

附件

践行使命 引路前行

——在学校2017年辅导员职业能力培训班上的报告

司跃宁

201738日)

同志们:

本次培训班是我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一个切实举措,是提升和磨砺我校辅导员队伍的具体行动,是适应升本发展需要的重要措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深知,这支队伍能否打造好、发挥好,关乎学校能否忠实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担负起新形势下立德树人这一中心工作。这里就从三个层面谈谈我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仅供同志们参考。

一、 深化认识,担当使命

辅导员也好,班主任也罢,其队伍建设始终是学校发展的题中之义,常规之法。但在当下,在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下,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现实意义。每个辅导员,包括在座的每一位思政工作者,应当在过去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再提高、再深化。

(一)做好辅导员工作是坚持高校政治方向的迫切需要

在我们国家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之后,在成为第二大世界经济体之时,在我们党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前途,民族的前途,既依靠当代,也需要一代接一代的建设者、接班人来实现。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在校生规模达37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各类高校2852所,位居世界第二;2017届毕业生预计795万人。中国高等教育目前全球“体量”最大。在这种形势下,“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中国高校目前必须回答,妥善解决的重大政治课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释了我们党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全面回答了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两个根本性问题,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总书记提出这两个问题、这四个服务,为什么要提,就是因为在高校领域这个方向问题,这个中心环节,这个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问题为导向才提出来的。而要解决好这些问题,要靠谁?要依靠高校党的领导去实现,要依靠我们这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去实施。这个政治任务重不重?大不大?不言而喻。我们就是要站在这样的角度来认识自己身上的担子与责任,有了这种历史担当,才会感到自己岗位的光荣,在困难面前才会无所畏惧。

(二)做好辅导员工作是高校坚持立德树人这个中心环节的迫切需要

高校是干什么的?《高等教育法》有明确的规定,高校就是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必须把育人放在首位,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工作。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也是把立德始终是放到第一位的。在座的各位都是老师,何谓老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在《师说》里面就谈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传的什么道?是大道,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事物发展的真谛,是应该追求的真理,这就是道。而这和我们平时所说的传授知识相关,但不完全一致。用现在的白话说,就是要把孩子们的做人放到第一位,高尚的品德,崇高的理想,强健的体魄,完善的人格,这些在各级各类学校里面,显得更为重要。在中国当下,我们说的立德树人又超越了历史上对德的理解与解释,就是把共产党领导下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思想理念,再加上我们传统的道德形成了新的要求,丰富了内涵。我们怎么样立德,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也作了说明,就是要坚持不懈地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就是要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坚持不懈地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就是要坚持不懈地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这一切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道德要求是不一样的,它的政治性、导向性、现实性更为强烈。那要做好这个工作,靠谁?靠我们教师。虽然我们现在提倡全员育人,但也存在大体分工,做好这个工作的主体责任就落在了我们这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身上,特别是辅导员队伍,所以,这支队伍不建好,行不行?

(三)做好辅导员工作是坚持问题导向解决高校乱像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之初,小平同志就强调,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七七年高考恢复后,我国高等教育大步向前、蓬勃发展。特别是九九年扩招以后,在规模和数量上,很快跃居世界前列。高考恢复之初,我刚好是上山下乡的知青,参加高考,那是非常神圣的一件事情,一个县才只有几个录取名额,高考榜上有名,是无上光荣的。高等教育经历了这样一个精英化的阶段,这与现在相比可谓天壤之别。当下的研究生的规模都要比当年专科、本科生的规模大。当然,要承认高校规模扩大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现在国家在经济领域,在方方面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与教育事业这种跨越式发展是分不开的。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这么一种大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在高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方略、发展理念等诸多方面,有很多教训,而社会的开放、全球一体化又助推了一些不良现象,我们高校的乱像可谓是五色杂陈,概述起来:

一是信仰缺失、信念混乱。这些年,大学生里面最让人担心担忧的不是他学不到知识,而是感觉到他人生的迷茫,他信念的缺失,他追求的混沌。这个知识高地、人才殿堂出去的人,对社会的影响又是不言而喻的。这样的情况下,说“中国人缺乏信念”就变成一句非常流行的话了。这种情况的形成,首先是一些知识分子缺乏信仰,重要是大学生缺乏信仰。农民想的是春种秋收,丰衣足食,家和万事兴;工人想的是兢兢业业,勤奋工作。我们往往把家国情怀,修齐治平这些事都寄希望于思想界和知识界,寄希望于优秀的大学生。而刚好就是这个群体出了大问题。这个问题,正是中国共产党当下要特别关注着力解决的问题。在今年元月,中纪委十八届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当年小平同志的话“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了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所以信仰的问题,是首要的问题。能不能把我们的信仰和我们国家、我们党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高度地契合起来,这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核心课题。高校这两年管得相对严了,表象看起来稍微整肃了一些,前些年,高校的奇谈怪论,五花八门,一些教授在讲台上不骂政府、不骂共产党,就感觉到自己就没有学问。

二是道德缺失,行为失范。在不少大学校园内,青年不像青年,学生不像学生,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作弊常发,学风严重有问题;以比阔气为荣,奢靡之风横行。什么是引以为豪的,什么是应该感到可耻的分不清,荣辱观严重混淆。甚至常见男女生同居外住,骂教师、斗殴,比比皆是,不胜枚举。道德缺失,行为失范,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现在家长把孩子送到高校里面,总是不放心。我们学校虽然是个低层次的学校,这些年来在社会上之所以有一定的认可,不是因为教学水平有多高,而是我们在学生管理上让许多朴实的农村老百姓、农村家长多少放心一点。前几年我知道某所高校的学生一两个月不到校,老师管都不管,问都不问,常在家里待着,我就想这学校怎么办的?毕业证照发,课也没挂,办成这个样子。

三是纪律缺失,自由散漫。到学校来是学习来的,包括学做人,要讲纪律讲规矩。而现在大学生的纪律规范怎样?大家应该非常清楚,挂课的很多,逃课的很多,愿来就来,不愿来就不来,甚至考试是愿意考就考,不愿考就不考。在过去的学生概念里面,上课考试都是必需做到的,现在的学生都无所谓,毕业证能拿就拿,拿不到就不要了。

四是责任缺失、庸俗自私。应该说,当代大学生正赶上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阶段,能赶上这个历史阶段的人,应该感到庆幸。纵观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除了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清代的康乾盛世等几个历史阶段,大多数时期都是战乱纷争、民不聊生。而从四九年解放到现在,继续按照这个态势发展下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就是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就是2049年,我们国家和平发展就有100年了。我们是赶上了这个盛世,盛世是由谁创造的,是由人民创造的,人民是一个抽象概念,是由有担当有情怀有能力的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广大劳动者创造的。现在的孩子们缺乏的正是这种历史责任、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气量很小、眼界很窄。尽管互联网让他们通晓一切,但胸无大志者居多,举个例子,1910年,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才12岁,在东北一所学校读书,在课堂上,老师问同学们:“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老师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在再讲起这个,许多年轻人甚至会嘲笑,但周总理用他的一生践行了他幼年时期的志向,这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承诺。再举个例子,算是笑话,就是前几年我们常讲的放牛娃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同样的年纪,他的气量、他的志向、他的抱负是大不一样的。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抱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该干什么?大家这些道理如果讲不好,学生还以为我们在讲大话。实际上就是要用这些大道理让他志存高远,让学生们懂得虽然要面对很不堪的现实,会面临出了校门就失业,虽然我们就业的岗位很细微、很零碎,但是要把这种工作和我们大时代、大命运、大前途结合起来想,这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应该感到无上光荣。至于责任意识,如果当代的青年大学生不担当,谁来担当?用过去的概念讲,大学生就是知识分子,应把家国情怀放在第一位,社会责任看做第一位,把国家命运看做第一位,才有了修齐治平这个理念。责任的缺失是这个时代,也是下一阶段社会发展的忧患。这些问题的存在正是要求我们引导他、教化他。没有信仰,要树立信仰;道德缺失,要培育道德;纪律松懈,要强化纪律;担当缺失,要敢于担当。

综上所述,无论是实现中国梦,还是实现我们的升本梦,没有一代又一代同心同向的创业者、建设者是不行的,没有可靠的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是不行的。所以立德树人的工作做不好,大学生的教育教化工作做不好,小则害家,大则误国。如果这个群体整个不行了,这一代整个垮下去了,那中国就垮下去了。由此看,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性有多重要,由此看,辅导员队伍辅导员工作有多光荣。如果在座的各位都能在对这份工作的认识上达成以上共识,就能迸发无比工作热情,就能激发出大家富有个性和活力的的工作热情。如果不是这样,就会觉得这是琐碎的事情、麻烦的事情,甚至会认为不如讲台上的老师轻松体面,那么我们肯定没办法担当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担子。因此,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是搞好这支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

二、 提高素质,练就本领

常言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懂得了自己的责任,准备为这份光荣而艰巨的事业去奋斗,但是能做到吗?现实工作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准备好了吗?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做人的工作是最复杂的工作,做好大学生的教育工作是最艰难的工作,而在目前党给高校所赋予的这种政治性、鲜明的党性,在这样一个条件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就很高了。应该看到,做一个优秀的思政工作者、做一个称职的辅导员,需要具备的条件和能力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当好一个高校辅导员,应具备四个基本要求:一是要具备“旗手”的信念;二是要弘扬“蜡烛”的精神;三是要掌握“园丁”的技能;四是要展示“仁者”的爱心。

所谓具备“旗手”的信念,就是说辅导员就是高校、学院、班级的一个旗手,就是要坚定地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地为社会主义“四个服务”去奋斗,就是要把这种思想理念的旗帜插到每一所高校、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孩子们的心里。在战场上,旗手是跑到最前面的,对冲锋在前是最坚定的,没有哪个旗手畏畏缩缩在后面,哪怕牺牲,所以旗手是一个接一个,前仆后继,无所畏惧。当我们自己按照旗手的要求来思考、来提升、来培养自己的学生的时候就感觉到在很多方面需要学习。首先要用理论武装头脑,我们面对的是思想活跃、具备知识、年轻活泼大学生,要影响他、说服他、感染他,没有功夫不行。这个功夫来自于必备的理论素养,要给孩子们讲中国梦、要给孩子们讲社会主义、要引导孩子们树立远大的理想,首先自己要对这些问题从理论上要廓清,要认同,在情感上要融合。自己做到了真懂、真信、真爱,才能用“四个自信”去教育和引导学生。我们讲“理论自信”,就应当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体系里面讲出道理,看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当前存在的问题所在。我们讲“制度自信”,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在中国和外国的比较当中,看到中国当下治理社会的模式、社会经济发展的效果、人民群众的受惠等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的优势,让大家明白不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而是风景这边独好。就得对天下大事、对各国事态、对各世界经济有所了解,才能把自己的学生说得通,他们才不会迷迷糊糊地就以为美国多么好、欧洲多么好、西方多么好。其实许多青年学生根本就不了解什么是美国、什么是西方、什么是欧洲。从这些比较当中,让孩子心服口服地感觉到我们治国理政的英明,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充满希望,我们要为之而奋斗。我们讲“道路自信”,就是要分析清楚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我们过去社会主义阵营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道路也选择了不同的形式,也遇到了重大挫折。我们现在走的是什么道路?为什么要走这种道路?它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重要性?对中国人、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些道理都要讲清楚,才能建立自信。我们讲“文化自信”,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自己要有深厚的积淀,才能深入浅出地教化学生。所以,要具备“旗手”的信念,就要真学、真懂、真信,然后才会真教,是这么一种逻辑关系。

所谓要弘扬“蜡烛”的精神,就是要提倡和奉行无私奉献精神。但是我认为,“蜡烛”精神至少有两个特点,首先要照亮别人,然后才是牺牲自己。如何照亮别人,这对大家是有很高要求的,牺牲自己容易,照亮别人不易。“传道授业解惑”,你能不能传道?能不能用知识之光启发学生的智慧之光?能不能用你的信仰之光去启迪他的人生之光?不是说一天到晚忙碌了,也就奉献了,不是说你辛苦了,你就做好了,关键看你照亮了别人没有?第二个才是无私奉献,为什么说“做人的工作是最复杂的”,就是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可以、不可能一蹴而就,这种情况下,大家白天、晚上和节假日不时地都要对发生在眼前的事处理,非常辛苦。好多同志为什么不乐意当辅导员就是觉得上课的老师工作整练,上课忙了忙一阵,下课以后就没事了,而辅导员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事,天天有事、时时有事。这就需要在认识到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要有无私的精神。不然的话,难免产生牢骚、难免产生情绪。

所谓掌握“园丁”的技能,就是要善于做学生的工作,有方法、有技巧。在座的各位都知道,从当学生到现在当老师,我们经常把做教师的人称为“辛勤的园丁”。但是我们有没有对“园丁”的含义,细细地揣摩过?耕耘是要技术和方法的,园子里面的植物瘦弱了需要施肥,干枯了需要浇水 ,斜枝长歪了需要修剪等等。青年学生也一样,不时冒出来的一些东西,如何去纠正;不时闪现的一些优秀潜质,如何去激发;不时出现的一些困难,如何去关怀。这些都是细微的、变化的和不定的,需要用园丁的技能和方法去解决。所以当好一个园丁,需要大家在方法技能和业务能力上不断地学习。辅导员不能像我一样坐在这里给大家讲道理,那可是有针对性的,一对一的,是 “润物细无声”的事情,不是当老师的课堂上一讲就完了。这实际上是总书记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强调的三个规律,这就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教书育人的规律、学生成长的规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没有一定之规,全靠自己去把握。

所谓要展示“仁者”的爱心,就是要热爱学生工作,热爱学生。孟老夫子有句话叫“仁者爱人”。“仁者”是具有慈爱精神充满爱心的人,“仁者”是具备大智慧的人。我感觉天地之间最有爱心的“仁者”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母亲,一个是老师。我不否认其他工作岗位上也有仁爱之心的人,但是我说的是“最”,就是两类人。做辅导员工作、当老师,方法也好、能力也好,最基础、最关键的是要有仁爱,要喜欢孩子、热爱学生。由于喜欢和热爱,才会去关心他、才会去教化他、才会去影响他。现在高校里面有一个非常不正常的现象,很多老师不愿意与学生打交道,上课的时候匆匆忙忙夹着教案来了,和学生什么心灵、目光的交流都没有,然后打开课件一讲,下课走人。好多高校是这样,我们学校可能有些老师也是这样。至于台下坐的学生叫什么?情况怎么样?学习状态如何?家庭经济状况好与坏样?情感怎样?等等,他是一概不关心,这些所谓的“老师”,顶多就是“教书匠”,不是老师。在目前互联网时代,传授一点知识已经不是难事了,自己用互联网也能把好多知识学到。但作为老师始终是要教化人的。辅导员就是真正的老师,就是要用爱心去投入工作,去关心教育学生。过去没有教育学,在经验总结基础之上,形成了西方的、东方的、前前后后各类教育学,五花八门。我多次在公开场合说过,教育学的最大的原理、最基本或者最至高的原理就是爱心,离开了爱心什么方法都是无用的。当我们不爱学生的时候,不热爱教育的时候,你哪来的教育情怀?你怎样当老师?过去五六十年代的老师或许更久远的老师,包括当年西南联大的老师,孩子们怎么学习?他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晚上被子有没有盖好?老师都有关心。才会出现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这样的话。“老师”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耀,当老师的应该有这份自豪。我们要把自己当母亲的那样的爱心展示出来去关怀孩子,再是“歪脖的树”也有可能把它们矫正过来,都会教育好。

三、完善机制,激励鞭策

建设好辅导员队伍、搞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完成或者担当立德树人的政治责任,需要在工作机制上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有效的制度。近两年来,学校在这方面也做了些研究,包括《辅导员队伍建设方案》《辅导员职业能力培训方案》《辅导员职称评定方案》和最近推出的《学生工作“2243”创新提升计划》等等。我们还要进一步的根据实际要求,来对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今天在这个问题上强调四点:

一是要明确主体责任。本来培训班通知的是全体位辅导员参加,我说请各学院的分管领导和团委、宣传、学生处的全体教职工也参加,因为在座的应该是一体化的大辅导员队伍,也包括我。我们就要明确主体,就是学校党委及各学院党总支、团总支,主体责任就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个首要任务。各总支无论是党总支还是团总支都要认真地研究,做好学生工作,完善自己的方法步骤、树立自己的工作目标。要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不能还说“学生工作是由哪几个辅导员抓着呢,我还不知道,我问一下”……以后学校领导下去了解学生工作,就先问书记和副书记,你不要给我临时再叫辅导员了,主体责任在党委、在党总支,在团委、在团总支是很清楚的,我们的考核也包括这一条,其它许多高校党委抓思政工作也是这样的。

二是要强化系统培训。无论是以前的辅导员还是刚入职的辅导员,都有一个重新学习的必要,包括我自己也有一个重新学习的必要。时代变化非常快,时代要求又非常高,我们又面临的是专科或者是未来本科的大学生,我们必须要把自身的提升作为搞好工作的基本条件。“打铁必先自身硬”,如果我们的品行、我们的学识、我们的修养、我们的水平方面尚不及学生,何以为师?这次培训,也就是系统培训的一个开端。国家、省上也经常给我们组织这样的培训,请王录全同志负责,学生处、团委、宣传部把它系统化,列入全年培训计划,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哪次培训要解决什么业务方法问题等等,一定要坚持下去。

三是要科学考核评价。我们虽然提倡无私奉献,但一定要尊重辅导员的工作和付出,建立激励与约束相一致的管理机制。要在辅导员队伍中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要在学院学校各个层面的考核评价里面得到充分体现,在这方面已经有基本的机制和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现在省上正在筹备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对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搞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做全面部署,我们把省上的精神结合起来对我们学校工作还要进一步细化。我有一个基本的观点,陇南师专走到什么时候,区位的劣势是不可改变的,在有劣势的情况下,怎么样自强不息,要奋力崛起靠什么?靠我们的努力,把“人”的工作做上去。在知识的传授上,在人才引进上,受条件制约,我们没有优势,但在人的教育转化上,在科学的管理上、在培育和弘扬优良的校风学风上我们如果做得好,也可以自豪地说自己的大学比你办得好。这一点正是我们对老师,特别是辅导员队伍寄予厚望的关键点。如果讲台上的老师水平一般,我们这方面又弱化了,那陇南师专永远是被边缘化化的。

四是重视提拔重用。随着高校的发展,各类队伍、各类人才的分工将更加明晰。建立一支稳定的高质量的辅导员队伍将是当前陇南师专和今后陇南师范学院发展的重要力量、专业力量,它也为学校管理层提供了充足的后备干部力量。我们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要把岗位分得清些,因为每一项工作都有很高素质要求的,辅导员队伍要保持稳定性、实现专业化,这样才能认定一个目标,朝这个方面提高自身的能力,掌握做好这个工作的规律,练就做好这个工作的本领。今后,学校管理层的干部、党务工作者,可能源源不断地将从辅导员队伍中去选拔、重用。今天你可能在基层、在班级做思想政治工作,或许明天可能在学院做思想政治工作,后天你就可能在学校做思想政治工作。任何人的锻炼和积累都有一个过程。请大家相信,学校党委是高度重视我们这支队伍建设的,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一定会将这份工作做出成绩,党和组织对大家是能够关心的,适当的时侯会充分信赖和重点使用的。

窗外是明媚的春天,我们又是在校园里做耕耘的工作,希望每一位辅导员老师当好园丁,春种秋收,取得丰硕成果。 (根据录音整理)


党委文件